電商是什麼?經營電子商務事業容易嗎?業界才知道的地雷講給你聽

許多人一想到網路創業,除了經營自媒體,成為知名網紅或部落客外,另一個模式,就會馬上想到「在網路上賣東西」,也就是「電商」;可能看到很多人投入 電子商務賺錢 都做的嚇嚇叫。尤其現代人已經越來越習慣網路上消費與購物,也看見很多人透過電商起家發財,如果,可以自己成為高業績的電商,賣賣自己喜歡的商品,該有多好?

播放本集節目

電商是什麼?

所謂的「電商」就是「電子商務」的簡稱,只要是運用任何網路平台來進行商品的「販售」,就可以被稱為「電商」。

最常見的個人電商就是「網拍」,而門檻最低也是最傳統的電子商務平台,就是類似蝦皮或淘寶那種開放給所有人都能開店的大型購物網站。另外,現今有很多直銷系統也都有投入開發電子商店系統,像是中國的"微商"大多就都是以這樣的『偽電商系統』來吸引更多下線來加入。

經營電子商務事業的三個缺點

❶ 較難經營出獨家性

在購物平台上申請來的免費帳戶,大家都是使用統一的模板介面,如果是使用直銷微商系統提供的網站,甚至連陳列的商品也都會一模一樣;如果有一千個人都在底下做相同的事情,就很難成為具有「獨家性」的事業,也很難做出鑑別性。

❷ 容易被比價

以「蝦皮」這個平台舉例,商品價錢非常透明,很容易造成「削價競爭」的狀況;在眾多的商品中「突出」背後,還要花費鉅額廣告成本。

❸ 客人最大

經營電商是所謂 B2C 的商業模式,以少量人力應對各式客戶,導師 Cassie 舉例曾經營過小有規模「自有品牌」的案例,甚至有客戶沒有自覺去購買了別家品牌的產品或寫錯收貨地址,卻致電來客訴的經驗;導師 Phoebe 在過去經營國內外電商模式皆是走微型創業模式,在國內的電商經營經驗,也深深體會到何謂「客人最大」。

打造獨立電商事業的三個必要資源

❶ 穩健的現金流與充足資金

很多人以為電商的起步門檻很低,但就拿媽媽社團代購或 Dropshipping(預購轉單給供應商代發貨) 來舉例,這種模式乍看之下似乎不用花什麼資金,但事實上整個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向廠商訂貨(需要訂金) ➤ 等待貨品到貨 ➤ 揀貨、包貨、出貨給消費者 ➤ 1-2 個月平台放款

這個流程會不定時、不間斷重複,若缺乏充足的資金去押貨,讓商品保持現貨充足,能夠快速出貨,加上商品的可見度也要提高(背後是廣告成本),缺乏以上元素,很難在眾品牌當中脫穎而出。

❷ 倉儲成本和空間

本身要經營到一定規模,在毛利薄弱下要賺回足夠的資金,銷售量相對來說也要提高,這背後需要龐大的進貨和倉儲成本支撐。

❸ 員工聘請和管理

延續高銷售量及倉儲成本,亦需要人力協助包貨、揀貨、出貨,開始會需要各種兼職或全職的員工,對老闆來說,員工真的很難請,要找到值得信賴又有能力的員工真的是每個老闆心中的坎。

成功經營電子商務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

個人戶成本資源不足,真的很難靠經營電商發財,因為經營者本身必須從前端客服到後端商店,線上、線下的所有工作都要自己處裡,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做經營的工作。

❶ 至少準備「一桶」以上的資金

事業會成功的經營者一開始都會預備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這個事業,通常不會是那種在免費平台開店(零成本、零門檻)的散戶。

❷ 看準「一項」利基產品

比方看見目前 Podcast 興起的商機,經營麥克風專賣的生意,通常他們只會賣 1-3 種大品牌的麥克風與必要周邊商品,像是麥克風架或防風罩,絕對不會開那種零散的雜貨店,因為開雜貨店在產品的品管上所需的成本又更高。

❸ 懂運用人力資源

懂得經營的經營者不會什麼都要自己做,這也是在課程中我們一直告訴學員的觀念——「選擇不做什麼和選擇做什麼一樣重要」,經營者除了要開發新品與廠商洽談等等,另一方面還要做客服、包貨、寄貨,會分散了真正重要的經營精力,因此成功的電商老闆在資金分配上,通常會優先撥出一筆經費來請助理負責雜務工作。

❹ 不只是經營「電子商店」

電子商店經營者不是只要經營電子商店就好了,聰明的老闆們會懂得將商店「品牌化」,同時經營社群媒體或另外架設品牌專屬的購物網站,因為這樣才會建立出黏著度高的消費者。

讓品牌產生「忠實顧客」,除了可以替自己的事業創造附加價值外,也可以抬高產品跟服務本身售價。做好顧客服務,提高顧客終身價值,就可以讓產品脫離「只能削價競爭」的迴圈。

哪裡可以找到我們

訂閱電子報

訂閱PODCAST

Podcast_apple

最新節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