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臉經營自媒體 ,內向害羞的人如何做自媒體?

一般人只要想到網路創業,多半會想到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在上集節目當中跟大家談到的電商,第二種是成為部落客、Youtuber、Podcaster 等自媒體經營,感覺透過經營自媒體,邊分享自己的興趣、生活,有機會變成網紅,甚至被邀請出書成為作家,這種生活感覺很不錯!但是內向害羞的人, 不露臉經營自媒體 ,該怎麼做呢?

播放本集節目

了解現代人的多媒體使用習慣

自媒體有分成很多種類,主要可以被分為「動態型」與「靜態型」;「動態型」的自媒體主要是經營影片和語音等類型的節目,而靜態型主要則是做圖像或文字等內容。

這兩種的經營方式、目標群眾和可以經營出來的效果會差很多,那麼不可否認的,全球數據顯示,現代人在「動態型」與「靜態型」的媒體之間,決大多是會比較傾向於選擇去觀看「視覺型」的內容。因為無論是任何時候打開手機,都會看到各種媒體和置入性廣告紛紛想方設法搶佔大眾的注意力,大家對於這些四面八方來的動態資訊也早已很習慣,這也是為何像 TicTok 這種速食型的短影音平台會這麼火紅的原因,因為這就是目前主流最受到大眾喜歡的多媒體形式。

「素人」可以成功經營自媒體其實有幾個硬條件,其中最現實的條件就是「有顏質」、「有口條」、「有露臉」,同時具備這些條件來經營自媒體,絕對會比一般人更加容易被看見。

不露臉經營自媒體 的 3 個條件

如果不想要露臉,但是又想要做出一個可以成功的自媒體,就要知道這種經營模式,針對的受眾一定會跟那些主流大眾的受眾完全不一樣;目標以及想傳遞出的核心概念也會很不一樣,除了要自己懂得拿捏去變換方向與策略,更重要的就是必須要用實力、努力,以及投入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去換取同樣的成績。

❶ 靠技術

如果你不想露臉,那就要靠製作或後製剪輯來做影片,像是製作口述旁白的動畫或剪接影片,這種性質的影片很需要擁有製作節目的技術、時間、精力及腦力等成本。

❷ 靠創意

國外有個專門溜滑板的 Youtuber 叫 Josh Neuman,是一位專門拍攝用長板溜下坡影片的極限運動高手,除了精湛的滑板技術外,他的每一支影片,都會呈現來自於世界各地 4K 超高清的美景,因此觀眾除了喜歡看他用超高速溜滑板的畫面以外,這種做法不只靠技術,也是靠創意在製作高品質的影片。

❸ 靠專業

舉一個日本的專門修理 Switch 遊戲主機的頻道為例,頻道主專從日本Amazon 上蒐購各種二手或故障的 Switch 主機回來維修,影片呈現上只拍攝他的工作桌、兩隻手和中間那台主機,影片絕對稱不上美觀與創意,但很「專業」,如此也可以擁有很高的訂閱人數。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修復化妝品、繪畫、讀書的影片,這種過程本身會帶給人一種療癒的感覺。

剛剛講到上述那三項條件,看似輕鬆容易,但真的要說也不能算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如果本身並不具備以上任何一項條件,又想要做自媒體怎麼辦?

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還能 不露臉經營自媒體 嗎?

試試看「把人類的單一的感官最大化」吧!

❶ 最大化視覺感官

如果你很會用手機拍照、熟悉攝影技術或是很會畫畫,就是擅長運用影像來傳達概念和藝術,當然一定要有創意性,再經營社群媒體將自己的作品曝光出去,這類型專攻視覺饗宴的自媒體其實很容易經營出特色,真正具有獨特性的作品很快就會受到關注。

❷ 最大化聽覺感官

攻佔「聽覺」的部分,除了音樂創作以外,也包括近一兩年在華語地區爆紅的語音節目(Podcast),也因為 Podcast 在華語地區的使用習慣已經被經營起來了,也是一個很適合讓不想露臉的人可以嘗試的方式。

❸ 最大化文字的力量

當「文字」是你整個自媒體的主要賣點的時候,表示你本身必須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無論是什麼樣的內容,出自你筆下的文字就是有情感、會走心,最重要的是會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

另外,現在有很多文字創作者會也會把文章內容轉換成語音的音頻或者是製作成影片,讓一些不想要用眼睛閱讀的人可以聽聲音,即是有聲書的概念。

結語

網路創業不只有大家平常會想到的電商和自媒體,除了這一兩集探討的內容以外,還有非常多其他的多元創業方式,這也是我們學苑帶著大家去探討的主要方向。

若你是因「不露臉經營自媒體」這個概念而進來的觀眾,可以試著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做個人品牌?」,是因為想要創造一個可以發聲和傳遞理念的平台?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如同我們上面提過的,經營一個成功的「自媒體」的條件,是需要靠顏值、專業與技術,但無論是使用任何方式創業,關鍵的條件是「不斷的培養自己可以變現的技能」,可以從這個概念進入去思考。

哪裡可以找到我們

訂閱電子報

訂閱PODCAST

Podcast_apple

最新節目

Scroll to Top